《中共武汉商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

发布者:本科教学工作评建发布时间:2020-11-12作者:浏览次数:10

 

中共武汉商学院委员会

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现就深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完善工作格局,健全思政课建设治理机制

1.落实学校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重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年分别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联系思政课教师。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讲思政课不少于2次,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讲思政课不少于1次,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校领导每学期听思政必修课不少于1次。学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标准落实思政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等

2.完善思政课建设格局。建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协调机制。发挥校、院两级督导作用,注重学生调查和评价结果的反馈利用,对思政课教学进行督导检查,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全面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思政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3.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建设,按照政治强、学术强、作风好、勇于担当作为的要求选配学院领导班子。加强教研室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组织、教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使教研室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力。

二、健全体制机制,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4.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逐步配足、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的机制和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和管理干部承担与其专业方向一致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构建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5.加大思政课教师学习培训力度。健全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保证思政课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理论功底和业务素养。每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国内考察研修,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思政课骨干教师赴国外学习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支持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努力培育一批教学业绩突出、科研潜力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

6.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上。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类别,校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委员会设置同比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评价体系。

7.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并纳入学校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加大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的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8.健全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严守政治标准,加大思政课教师考核力度。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违反《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规定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素养、教学水平达不到课程教学要求,连续两个学期评教在学院后10%、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学院进行提醒谈话;第三个学期仍在后10%的,暂停教学工作,全程听课学习;停课一个学期后经过考核仍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教师,实行退出机制,调离思政课教师岗位。

三、注重整合融通,构建完整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9.优化思政课理论课程设置。开足开好本专科生思政必修课,确保学分和课堂教学学时。合理设置教学规模,推行中班教学,尝试小班教学,确保班级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探索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等开设选修课。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及时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讲、深入讲、跟进讲,久久为功。

10.大力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统筹各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明确学时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经费。搭建以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用好学校智慧党建教育中心和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情境教学、现场教学、观摩教学、经典研读、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把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11.加强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指导“大学生讲师团”走上思政课讲台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的合作,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习会”和“青马工程”项目,选聘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思想导师”,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三尺讲台延伸到课堂之外。

四、坚持守正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12.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学习、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形成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尝试,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辩论式等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让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为课堂教学常态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教室,建设“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易班”、大学生共享直播间等平台打造网络思政课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13.完善思政课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考核。

14.加大思政课集体备课力度。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校、院两级领导干部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开展校际、校内交流,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落实教师听课互评互学制度,组织公开课观摩活动,通过反复打磨,成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思政课优质示范课堂,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15.深化教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研项目,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引导教师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科研反哺思政课教学。